2024年度总结
2024 年还有 4 天就要过去了,本文由我在期末周复习之余撰写,记录了我在这一年的收获与心得。
算法竞赛又过一年
杂赛较多的上半年
天梯赛
作为一场团体的个人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天梯赛于 4 月中旬举行,吉大共 4 支“队伍”,共 40 人参赛,最终成功拿到二等第一。
水题很多,难题基本只有最后一道,差一点拿到个人一等奖,看来还是要从前面题目被扣掉的细节分里找。
CCPC 吉林省赛 & 东北赛
查看知乎回答:
上半年的 CCPC 的吉林省赛和东北赛,一起竞争的队伍分别为吉林省内各高校以及东北地区各高校的各个队伍,以及来自全国的打星队伍(虽然来东北参加比赛的队伍确实比较少)。由于东北地区强校屈指可数,所以得奖较为容易,就当在没有其他 XCPC 赛事的上半年体验一下。
两场比赛均在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线下举办,且在同一周末举办。
两场比赛各卡了一道题,比较有意思的是赛后竞赛教练在群里说其大家罚时过多的事情,我看了一眼榜发现真是,吉大前三个队伍在东北赛中分别是 11 题、9 题、8 题的末尾,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罚时的事情不仅在我们队难以解决,在校内别的一些队中也常常遇到,个人认为和平日训练强度有很强相关性。
最后也是没有什么悬念的拿了两块银色的金牌。
蓝桥杯
查看知乎回答:
如果说天梯赛最想的吐槽的点是 3 个小时 ban 掉卫生间的比赛,蓝桥杯国赛最需要吐槽的就是吉林赛区惨不忍睹的比赛环境。
省赛是在校内机房打的,比较正常。
到了国赛就比较逆天,什么放置在桌面上的主机,包浆的键盘,扣不动的鼠标,编译十几秒的机子,总之坚持打下来真是个奇迹了。赛后看了蓝桥杯官网发的各省国赛照片,怎么别的省都挺有模有样的。
题目难度上还是比较有梯度的,有简单题,也有一两道困难题,题目上还是比较适合不同水平段的选手的。时间上刚好做完一遍+对拍一遍,在看了两个小时的没有榜单的“颁奖典礼”后在官网的 pdf 榜单上看到了国一。
XCPC 的下半年
选赛站的时候,我们队考虑数量和去年一样,一站 CCPC,两站 ICPC。至于具体去哪儿,就尽量可着近的去,哈尔滨站和沈阳站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最后一站犹豫许久最后选到成都。
年度最佳——CCPC 哈尔滨站
吉林来到哈尔滨十分的方便,衣物都不用增添,高铁刷一会手机就到了。
本站在东北林业大学举行,成功创造了我们队本年度的两项之最:取得本年度最佳成绩的一站、椅子坐得最碎的一站。
本站打的顺利的原因主要是几乎没有罚时以及手感好,中间没有卡题,可惜上限被一道 42 通过数的题目卡死,止步于此。
拿到了一块金色的银牌。
中道崩殂——ICPC 成都站
看到成都站的赛前预测榜单的时候感觉这是最有希望的一站,强队算不上多,来到成都后也不觉赞叹本站的优秀场地、环境和设施,可惜赛时发挥和这些都没有关系。
还是晒一下电科精美的纪念品吧:
赛时过签到题后就开始降智了,首先被一道模拟题硬控半天,然后又被一道怀疑题意的题硬控半天,虽然中途节奏还行,连过几题,但是最后又被 ans+1 取逆元这种坑硬控一个多小时,成功打铜。
达成成就:本年度最远的一站,中转最多、时间最紧的一站,两年度成绩最差的一站。
将功补过——ICPC 沈阳站
本年度的最后一站,熟悉的沈阳站,不熟悉的强队数量。
没什么好说的,打的还行也不算好,中间有卡题也不算多,难题有尝试也没过。
银牌最中间的一名,第 60 名,少过一题多过一题都是银牌。
2024 校队招新
今年由我组织招新出题和宣讲,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笔试试卷各种方面知识点都很齐全,适合在某类型题目中有思路的选手脱颖而出,最后结果上看也确实有少数人成功做出个别道题目。
宣讲上题目试做环节相比去年有些冷清,可能是准备的题面太长了吧。
期待下学期的机试和面试大家的发挥。
课业学习刚刚过半
送走了学了一年的离散数学,即将送走学了一年半的微积分,掐指一算,除了下学期的概率论与数统,学科基础课已经修完了,接下来就是各种专业课轮番上阵。
408 四门课已经学了一门半。培养方案进度已经过半。
不知不觉已经修完了这么多门课,接下来的几个学期能有更多空余时间拓展一下技术栈,毕竟计算机还是更多要靠课外自学。
科研训练兜兜转转
由于保研大环境越来越卷科研,所以大学期间有一定科研能力,若干段科研经历和拿得出手的科研产出成了入顶级导师和实验室法眼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背景下,我也开始接触科研并开始了若干段科研经历。
接触工具,初读文章,课程实践
在大一的两个学期,我曾接触过以机器学期为主的编程工具和理论知识,只不过由于入门缺少明确的方向,进展缓慢,而且始终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次。
接触的工具无非是 numpy、scikit-learn、pytorch 等必备工具,阅读的文章无非是主流领域被引用烂的那几篇文章。至于实践,主要停留在机器学期的数据增强,超参调参(调参侠)等等,和亮点以及创新搭不上边。
上海之行,总结经验,认识不足
对于深度学习的学习和实践,主要起自于大一上的一门 CV 线上数字课程,通过线上课程以及面试后就是收费的暑研环节,对此我是很好奇这种暑研会组织成什么程度,认识一下各个学校来的大牛,毕竟光待在吉大也很难看到与更多人的差距。
上海没有想象中的热,不过光景确实和长春有很大不同。
地点在上交的七宝校区,校区不大,饭菜不错。
至于具体内容,就是上课做 presentation,教授点评两句,下课大家在空教室集思广益,在组里佬的引领下针对 sota 模型的 CNN 层进行改进,由于我可怜的论文阅读量,创新点是指望不上提供了,主要帮忙改点代码,跑些实验,实验过程中收获了 cuda memery out 的解决方案大全。
CV 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算法竞赛只能说是高中竞赛的延伸,常规课业学习也并无挑战性。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多空余时间提升自身能力。
附上海一日游照片:
大二科研,课业并行,分身乏术
大二上半学期是目前为止最繁忙的一个学期,在课业,竞赛以及学校诸多事务中间挤出若干时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了 CV 医学影像领域的调研和初步的代码实现和改进,未来也将继续投入更多时间到该科研项目。同时,我也认识到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广度,希望对各个领域都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索。
在这繁忙的一学期中,受到隔壁在 iGem 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队伍感召,我参加了其宣讲及面试,希望未来也有机会参加到更多科研类竞赛以及项目中。
展望未来,未雨绸缪,前程无限
作为过去一年的一个总结,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竞争力,还是要从个人实力上提升。最后在和各校大佬 pk 时,精致的伪装统统都会被撕碎,暴露出来的是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夯实自身数学基础,掌握算法底层数学原理,熟读前沿文章,了解行业热点,提升项目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祝愿看到这里的所有人在新的一年里学习工作顺利,也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其他
最后放一些网易云音乐的年度报告吧(欢迎找我来生成双人报告)。